因為電視劇的影響,大家對于隋唐這段歷史一定很熟悉,秦叔寶、程咬金、李藥師等人的故事也廣為流傳。貞觀十七年時,唐太宗為了懷念當年一起并肩作戰(zhàn)為大唐的建立立下卓絕功勛的功臣們而命令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繪出了一些畫像,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因為年代久遠,當年閻立本畫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早已被銷毀,排行榜123網小編在這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中采用的是清人繪制的版本。究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如何呢?請繼續(xù)閱讀吧。
第一名趙國公長孫無忌
貴戚豪族英冠人杰
生卒年:594年-659年
個人資料: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高氏為漢族(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長孫無忌 是李世民長孫皇后的哥哥,自幼就和李世民是好朋友,李淵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后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第二名河間王李孝恭
宗室名王,獨稱軍功
生卒年:591年—640年
個人資料:唐初大將,高祖從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
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后,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tǒng)領,戰(zhàn)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貞觀初,任禮部尚書,以功封河間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
第三名萊國公杜如晦
賢輔謀深遭逢明主
生卒年:585年—630年
個人資料: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長安區(qū))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
杜如晦在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于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后極盡哀榮。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用杜如晦為從事中郎,為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后,杜如晦獲封蔡國公,累遷尚書仆射,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二人因此被稱為“房謀杜斷”。后世將杜如晦與房玄齡作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第四名鄭國公魏征
智者盡言青史美臣
生卒年:580年-643年
個人資料: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縣,又說河北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
原為李密謀士,后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后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后,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后以魏征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第五名梁國公房玄齡
命世之才善建嘉謀
生卒年:579年—648年
個人資料: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臨淄) 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謀略。李淵起兵后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后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第六名申國公高士廉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
生卒年:575年-647年
個人資料:名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初宰相,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李世民長孫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yǎng)。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后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fā)配嶺南,隨后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第七名鄂國公尉遲敬德
奪槊陷陣智勇雙全
生卒年:585年—658年
個人資料:隋末唐初名將,名恭,字敬德,鮮卑族,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qū))人,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
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zhàn)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wěn)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第八名衛(wèi)國公李靖
南平吳會北定沙漠
生卒年:571年—649年
個人資料:字藥師,京兆府三原(今屬陜西)人,唐朝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tǒng)帥。
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fā)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后來戴罪立功,協(xié)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御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zhàn)功無人可及。后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第九名宋國公蕭瑀
骨鯁大儒直言不隱
生卒年:575年—648年
個人資料:字時文,后梁明帝蕭巋。隋末割據江陵的蕭銑還屬他的子侄輩親族。隋煬帝的皇后蕭氏的弟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
隋煬帝蕭后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舉進攻,奮力抵御。李淵起兵后,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第十名褒國公段志玄
臨危不懼真正將軍
生卒年:598年—642年
個人資料:唐初齊州人(現山東臨淄),唐代開國功臣。其父段偃師,隋末為太原書佐,從李淵起兵,官至郢州刺史。
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zhàn)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于李世民,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第十一名夔國公劉弘基
開國猛將入京首功
生卒年:582年—650年
個人資料:雍州池陽人。父劉升是隋代河州刺史。
弘基少年時落拓不羈,與一些輕浮子弟和任俠交往,不謀家產,依賴父親的名聲當了一名右勛侍。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于霍邑之戰(zhàn)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后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后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zhàn)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隨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系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御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第十二名蔣國公屈突通
隋室貴臣唐朝義夫
生卒年:557年—627年
個人資料:復姓屈突,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父親屈突長卿,北周時任邛州刺史。
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zhàn)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zhèn)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zhàn),力盡后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后被委派鎮(zhèn)守洛陽,于貞觀元年病故。
第十三名鄖國公殷開山
參預謀略秦府能臣
生卒年:?—622年
個人資料:字開山,以字行,京兆鄠(今西安市戶縣)人。為隋太谷長。唐高祖召補大將軍掾,歷遷吏部尚書。
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后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在進攻劉黑達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第十四名譙國公柴紹
駙馬英雄臨危不懼
生卒年:578年—638年
個人資料:字嗣昌,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歷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軍縣公。
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zhàn)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后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第十五名邳國公長孫順德
太原從龍晚節(jié)不終
生卒年:不明
個人資料: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親長孫愷,隋朝時任開府。長孫順德在隋朝時任右勛衛(wèi)。
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與長孫皇后的叔叔。也正因如此,隋煬帝出兵高麗時,長孫順德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李淵便把他收留在自己家里做了個門客。后來,李淵想要起兵造反,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后功勞不顯。唐朝建立后,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位,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外甥女婿李世民一方,并支持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做了皇帝后,非常信任長孫順德,有時辦公到深夜,便直接讓他睡在皇宮里。碰巧,長孫順德發(fā)現了宮女仆人偷盜宮中財寶。按理說,他應該立刻報告皇帝,將這幾人斬首示眾。但,順德卻不但沒有報告皇帝,反而幫這些人掩蓋了犯罪行為,原來他偷偷接受了這些人給他的賄賂,此外他還多次貪污財務,從而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第十六名鄖國公張亮
出身寒賤外恭內詭
生卒年:?-646年
個人資料:鄭州滎陽人。出身寒賤,務農為業(yè)。
張亮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中,是出身比較卑微的,他早年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后來遇上隋朝末年農民起義,便投靠了當時勢力最大的一支起義部隊——瓦崗軍,在徐世勣手下做將軍,后來便跟著徐世勣投降了唐。由于房玄齡的推薦,他被秦王李世民召入府中,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fā)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和信任。貞觀年間,因善于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fā)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隨著張亮的權力越來越大,官位越做越高,甚至起了謀反之心,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被斬首在了菜市口。
第十七名陳國公侯君集
摧兇克敵恃寵矜功
生卒年:?—643年
個人資料:,豳州三水(今陜西旬邑)人,唐朝名將,唐初大將。
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
侯君集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罪過最大的一個,和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張亮一樣,他也因為意圖謀反最終被殺。侯君集年輕時滿嘴大話,明明連射箭都不會,卻到處跟人炫耀說自己勇武有力,后來他進了秦王府,跟著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立下不少戰(zhàn)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又因為他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在李世民登基后,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
貞觀年間,侯君集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他自以為功勞大得很,便開始驕傲起來。在沒有向皇帝匯報的情況下,私自懲罰了一些無辜的人,又偷偷將高昌國的寶物據為己有。手下的將士們知道后也開始盜取金銀珠寶,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發(fā),不敢治將士們的罪?;爻笠蛩酵谈卟龖?zhàn)利品而被彈劾,但他卻不但不真心悔改,還認為自己立下大功卻被囚禁,從此怨恨上了李世民。后來在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干,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干,結果事情敗露,太子被貶為平民,侯君集也被處死。
第十八名郯國公張公謹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
生卒年:594年—632年
個人資料:字弘慎,魏州繁水人。
張公謹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后來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想殺掉李建成,但又猶豫不決,便命人占卜算卦。就在這時,張公謹走了進來,將占卜的龜殼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為決定疑難之事,現在事情根本不用疑難,還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結果不吉利,難道我們能停止行動嗎?”
李世民聽后,終于下定決心,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死后,他的手下趕到玄武門要為太子報仇。千鈞一發(fā)之際,力大無窮的張公謹一個人關閉了千斤重的大門,將敵人擋在門外,保證了玄武門之變的成功。張公謹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李世民登基后,以其為李靖副將抵御突厥,協(xié)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第十九名盧國公程知節(jié)
驍勇虎臣義氣將軍
生卒年:589年-665年
個人資料:濟州東阿斑鳩店(今山東東平斑鳩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節(jié),字義貞。
隋朝末年,天下一片混亂,盜賊四起,程咬金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武裝,護衛(wèi)鄉(xiāng)里。后來歸附了當時最大的農民起義的首領——瓦崗軍李密,得到重用,做了內軍驃騎之一。李密在軍中挑選出八千個勇猛之人,隸屬四個驃騎將軍,號稱內軍。李密常對人說:“這八千人抵得上百萬大軍。”程咬金管領四驃騎之一,所受恩遇特別隆厚。
程咬金在李密失敗后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名永興郡公虞世南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
生卒年:558年-638年
個人資料:字伯施,漢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是隋朝老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他性子沉靜,但意志堅定,學習勤奮努力、廢寢忘食,有時讀書讀的癡迷了,甚至十幾天不洗臉不梳頭。虞世南很重感情,隋朝末年宇文化及叛國殺了皇帝,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在皇宮里做官,也將被殺,虞世南抱著哥哥痛號悲泣,請求替兄受死,宇文化及不同意 ,虞世南因此悲哀得瘦損異常,形銷骨立。
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后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后歸竇建德,竇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盡心輔佐李世民,李世民經常拉著他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
虞世南活了81歲,于貞觀十二年病故,他死的時候,唐太宗非常傷心,痛哭不止。他認為虞世南有“五絕”,即五項超乎常人的優(yōu)點:忠讜、友悌、博文、詞藻、書翰。即:忠誠正直、友愛兄弟、通曉古代文獻、擅長詩賦、擅長書法。
第二十一名渝國公劉政會
高祖舊臣舉義殊功
生卒年:?-635年
個人資料:滑州胙城人也,祖環(huán)雋,北齊中書侍郎,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后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后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名莒國公唐儉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
生卒年:579年—656年
個人資料:字茂約,漢族,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隋、唐大臣,其父唐鑒與唐高祖李淵為世交。
唐儉出生于官宦世家,父親、祖父都是做官的,而且他的父親跟李淵還是好朋友,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從小跟李世民在太原一起長大,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fā)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跡般逃生。后來任民部尚書,因怠于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第二十三名英國公李勣
國家長城義名天下
生卒年:594年-669年
個人資料: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曹州離狐人。
李勣平民出身,但家里相當富有。早年曾經當過土匪,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后跟隨李密,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勣在李密降唐后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他屢次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zhàn),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不過他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
李勣于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御,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后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于將高麗滅亡。
第二十四名胡國公秦叔寶
馬槊英雄勇武絕倫
生卒年:576年—638年
個人資料:字叔寶,中國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秦叔寶原本在隋朝將軍來護兒手下當兵,以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當時他的母親去世了,將軍來護兒專門派人前往吊唁,其他軍士對此感到奇怪,問道:“很多士兵家里都死了人,為什么你只吊唁秦瓊的母親呢?”來護兒說:“秦瓊驍勇彪悍,志向遠大,人品又好,將來必成大器、干大事?!?/p>
在來護兒死后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jié)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每戰(zhàn)必先,常在于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但也因此渾身是傷,于貞觀十二年病故。